心路历程:路文彬/《猎人笔记》:乡土人生的安宁抑或悲怆

01/18 06:59:59 来源网站:辅助卡盟网

《莓泉》写到了三位农民,其中弗拉斯的出现纯属偶遇,但是他的命运却最令人揪心。弗拉斯的儿子死了,沉重的代役租压得他无法呼吸,他恳求主人的体谅,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怒斥。他转而去找儿子的主人,想知道儿子死后留下些什么没有?但对方的冷酷同样让他一无所获。

弗拉斯在讲述自己的这些遭遇时,仿佛讲述的是别人的事情,然而他眯缝起来的眼睛里却噙满了泪水,嘴唇抽搐个不停。可见,他表面的平静不过就是极力压抑自我的结果,而情感上的波动则表明了弗拉斯隐忍的心灵并未麻木。至于身边与他同病相怜的这两位农民,除了为他感到难过,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?唯有沉默和继续忍受,这便是农民生而注定的命运。命运之外没有属于自己的活路。

屠格涅夫也无法为不幸的他们找到出路,他只能这么写道:“对岸有人唱起歌来,歌声多么凄凉啊……我可怜的弗拉斯泛起愁来……”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之下,屠格涅夫的心里同样掩饰着莫大的悲伤。

农民们不抱怨,屠格涅夫也不批判,他们甚至都不会愤怒,可是公平正义的呼声却在这字里行间阵阵回荡,一阵高过一阵。按照传统的解读习惯卡盟,人们皆把《猎人笔记》视作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力作,但在我看来,它的批判方式可是别样的;实质上,它的力度不是来自批判,而是来自温情。原因在于,屠格涅夫的目光更多停留在了被压迫者的痛苦那里,因此,他的目光不能不是悲悯和暖意的。

与其给压迫者一个犀利的眼神,不如陪着被压迫者一同叹息。对于压迫者的批判并不能使我们解除一个看客的身份,只有走近被压迫者,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热度,你才可能不是一个看客。往往,我们对于压迫者的批判压根没有触及压迫的本质,换言之,我们批判的仅仅是压迫者而非压迫本身。可是,直接对于被压迫者的体恤和援助,已然就是之于压迫真相的揭露和抗议。

荒野猎人影评100字_盗墓笔记读后感100字_猎人笔记角色分析100字

不要忘记,屠格涅夫也是个贵族老爷,同属于压迫者阶层,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他做得更多。事实上,他也没有能力做得更多。让我们见识这片乡土上的人生,去追问其存在的合理性,屠格涅夫已经做得够多。

乡土是痛苦的,却又是安宁的,屠格涅夫令我们透过人们无声的挣扎,洞察到其生存背后的窘境。在《死》一篇中,屠格涅夫例举了几个人的死亡,我们从中得以领略的恰是跟弗拉斯如出一辙的隐忍和恝然。他们不惧怕死,也不惧怕生,然而这却无法被我们理解成面对存在的勇气。至少,在强权的欺压面前,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有什么勇气的表现。他们仅是顺从而已,就像顺从其宗教中的上帝。对于他们来说,顺从俨然成了无可质疑的一种生活习惯,如同生理上的本能反应。他们在所有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从容,无不源自于此。

那么,这到底是麻醉还是安慰?目睹着这一切,屠格涅夫也难免产生深深的困惑:“俄罗斯的农民死得真是奇怪呀!他们临终前的心情,既不能说是漠然,也不能说是迟钝;他们的死好像是举行仪式一般:冷静而又简单。”到了结尾,屠格涅夫仍在念叨着:“啊,俄罗斯的农民死得真是奇怪呀!”

露克丽亚(《活尸》)的死不亦是如此?只是令人唏嘘的倒不是她的死,而是她的生。多年之后,屠格涅夫在狩猎途中意外遇见曾经相识的露克丽亚,但这前后的反差变化叫他惊骇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:

我不知道说什么好,茫然若失地注视着这张黝黑的、呆滞的脸,那脸上有一双明亮又毫无生气的眼睛在盯着我看。真的吗?这个木乃伊就是露克丽亚,就是我家全体仆役中第一号美人儿——修长丰满,白皙而红润,爱笑,又能歌善舞!露克丽亚,聪明伶俐的露克丽亚,我们那儿所有的年轻小伙子都追求过她;我当时还是个十六岁的孩子,也曾经偷偷为她叹过气。

曾经那样妩媚动人的露克丽亚,此刻却成了一具躺在床板上的活骷髅,只因一次极其偶然的事故。屠格涅夫的美好记忆深受重创,他哪里肯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?但,更让其感到讶异的却是露克丽亚本人对于自身这一不幸的安然接受:“有一点特别使我吃惊:她在讲述自己的往事时,几乎总是愉快的,不叹息,不呻吟,一点也不诉苦,并不想求得别人的同情。”

    暂无相关资讯
心路历程:路文彬/《猎人笔记》:乡土人生的安宁抑或悲怆